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家门口养老”成为众多老年人的核心需求。传统养老模式往往面临服务半径有限、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而“物业+养老”模式凭借物业公司扎根社区、贴近居民、服务网络完善的天然优势,延伸服务链条,承接助医、助洁、助行等多元居家养老服务,为破解社区养老供给不足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山东蓬莱区引导物业企业盘活社区设施、优化服务的实践,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探索。
一、立足社区根基,激活“近”资源
物业公司最核心的优势在于“贴近性”——熟悉社区环境、了解居民情况、拥有现成的服务团队和场地资源,这为开展养老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蓬莱区的实践正是从“盘活资源”入手,引导物业企业对社区内闲置的架空层、活动中心、闲置用房等进行改造升级,打造集日间照料、康复保健、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站”。
例如,部分小区物业将原本堆放杂物的架空层改造成“日间托老室”,配备沙发、电视、休息床等设施,供老年人白天在此休息、社交;同时利用社区现有场地,增设康复训练区,引入按摩椅、肢体训练器等简易康复设备,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进行康复锻炼。这种“零距离”的资源利用模式,不仅降低了养老服务的运营成本,更让老年人无需长途奔波,步行即可享受服务,真正实现“养老不离社区、生活不离家园”。
二、延伸服务链条,提供“全”保障
“物业+养老”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物业服务“只管环境、不管人”的局限,将服务从“房屋管理”延伸至“人的照料”,围绕老年人的日常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蓬莱区物业企业通过组建专业服务团队、联动外部资源,构建起覆盖“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应急响应”三大领域的服务体系。
- 生活照料方面: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独居等问题,物业推出助洁、助餐、助行等基础服务。如为独居老人提供定期上门打扫卫生的“助洁服务”;联合社区食堂推出“送餐上门”服务,老年人通过电话或微信群预订,物业工作人员即可将热饭热菜送到家中;对于需要外出就医、购物的老人,物业还提供“助行陪同”服务,安排专人协助老人出行。
- 健康管理方面:物业主动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医院,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健康服务。定期邀请医护人员上门为老年人量血压、测血糖,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针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协助其按时服药、提醒复诊,并将健康数据同步给家属;部分物业还在服务站设置“健康咨询点”,由医护人员定期坐诊,为老年人解答健康疑问。
- 应急响应方面:物业利用24小时值班制度和社区监控系统,构建起快速应急机制。为独居老人配备“紧急呼叫器”,老人遇到突发情况时,按下呼叫器即可直接连通物业值班室,物业人员会第一时间上门查看,并联系家属或医院;同时,物业工作人员日常巡查时,会重点关注独居、高龄老人的居家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介入,为老年人的安全增添“防护网”。
三、破解供给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物业+养老”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以市场化思维破解社区养老“供给不足、运营困难”的痛点。蓬莱区通过“政府引导+物业主导+居民付费”的模式,让养老服务既“接地气”又“可持续”。
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物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例如,对改造社区养老设施的物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对提供养老服务的物业企业减免部分税费,降低物业的运营压力;另一方面,物业根据服务内容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如助洁、助餐等基础服务按次或按月收费,康复保健、应急响应等服务则推出“套餐式”定价,让老年人和家属“买得起、愿意买”。
这种模式不仅让物业企业在传统物业服务之外开辟了新的盈利增长点,激发了其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也让社区养老服务从“政府单一供给”转向“多元协同供给”,有效填补了居家养老服务的空白,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